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仁列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嶽陽樓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臨難毋茍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公傢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茍利國傢,不求富貴。——《禮記·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