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楊絳隨錢鐘書帶著一歲的女兒回國。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並認識錢鐘書,二人結成夫婦。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佈斯》、《堂·吉訶德》,楊絳本身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為使《堂吉訶德》翻譯得更準確,她又學習瞭西班牙語,並最終在文革中將書稿保護下來。
楊絳《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秀的翻譯佳作,迄今已累計發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行量最多的譯本。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瞭西班牙國王。八十年代以後的楊絳,沒有再將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爾的寫寫散文,雜文,回憶短文一類的。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從大白話中顯現出的智慧,至今還被喜愛她的讀者津津樂道。90年代後因為先生錢鐘書和錢媛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瞭各種工作。在父女兩人相繼去世後,她更是隱入深居。一直到她92歲高齡之時,才重新提筆,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瞭錢鐘書和錢媛生前最後一段時光,而且回憶瞭很多當年夫婦遊學歐洲,以及建國後的種種往事。
楊絳是楊蔭杭之女,祖籍江蘇無錫,生於1911年7月17日。
人物資料
寄語: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盧翎評價楊絳說:“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楊先生的)這些散文是我上中國當代文學史課時必講的篇目。我常對學生們說,先生的作品有一種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種知識分子於亂世固持的良知與操守,還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對於當下在浮躁而喧囂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識分子獨具意義,起碼可以使他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對宿命更具一種從容、曠達的姿態”。楊絳先生簡介送給各位讀者,希望大傢喜歡。
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鐘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育有一女錢瑗(1937年-1997年)。
楊絳,錢鐘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文革”後主要的散文創作成果是《幹校六記》,記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幹校”中的生活經歷。另一個隨筆集《將飲茶》,部分也寫到瞭“文革”期間的遭遇,但更有價值的,是回憶親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楊絳譯文集》。
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