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都在愛戀自己的青春.
愛情總是幻滅的多但螢火蟲再夜裡發光從來就不是為瞭保持光.
孩子是兩個人的,生孩子也是兩個人的事情。當醫生和護士在為眾多的病人跑進跑出的時候,隻有丈夫能夠握著你的手,陪你度過每一場陣痛的凌虐。夫妻的同舟共濟,沒有更好的時候。兩個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後再共享欣喜。——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生活是抑鬱的,人生是浪費的,可如果拉長來看,卻是在抑鬱中逐漸成熟,在浪費中逐漸累積能量。因為,經驗過壓迫的人更認識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難得。你沒發現,經過納粹歷史的德國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點嗎?
現代日本的身強體壯、腦清目明,分析起來,乃是以古典大陸哲學、東方宗教文化強身,再以西洋文化固腦,將東洋跟西洋文化融合,提煉出的一種東瀛經驗。隻是,相較於日本人重視長時間積累,凸顯本質性的文化模仿與創造,當代臺灣社會所呈現的,往往是一種渴望立即見效的,建構式速成拼貼文化。追究起來,我們得勇於承認,混血與變異恐怕才是臺灣文化的本質。——龍應臺《野火集》
寄語:《目送》是作傢龍應臺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後,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這也是小編最喜歡的一本書。《目送》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瞭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今天分享一些裡面的經典語錄給各位讀者,希望大傢喜歡。
他正在和一夥人談他身為奶爸的經驗:他如何被一個從早到晚隻會啼哭的小東西完全地控制,他的生活如何如何的狼狽……大夥正要到頹廢的酒吧去,他站起來,說:【對不起,我要回去喂奶瞭。】那晚,他走得洋洋得意。他用受虐的、抱怨的方式來表達心中洋溢的幸福。——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我還是不認識我的讀者。他們經過瞭什麼又看見瞭什麼?他們害怕著什麼又追求著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幻滅又有什麼樣的夢想?不曾和他們一起成長,我無從想象他們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可是在那長長的隊伍前端,我們曾經深深地對望;回想那對望的一刻,或許我們竟是熟識的。寫作者在孤獨中寫作,讀書人在孤獨中閱讀,那孤獨其實是種種情懷的交會。文字之所以有力量將不同世界的人牽引在一起,是因為不管他們經過瞭什麼看見瞭什麼,在心的最深處,他們有一樣的害怕與追求、相似的幻滅與夢想,午夜低回時有一樣的嘆息。
海枯石爛的永恒也許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裡有一個無窮的宇宙,一剎那裡想必也有一個不變不移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