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养心养脾养情操

心与小肠为表里,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专家介绍,受盛,即接受;化物,即变化、消化之意;泌别清浊分清,指小肠在承受胃中饮食以后,所进行的消化和分清别浊的过程。分清是指经小肠进一步消化,使饮食精微在小肠吸收后,通过脾气升清的作用,上输于肺,再输布全身;别浊是指经小肠消化后的糟粕,或下注大肠,或渗入膀胱,成为大小便排出体外。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

所谓养阳明,一是培养人体蓬勃向外发散的状态。因为阳是一种向外发散的状态,夏天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繁华的季节,夏季养阳就是培养人体一种蓬勃向外发散的状态。

夏季养生养心养脾养情操

养“长”、养“脉”

养“心、脾”

而夏天中的长夏为夏日的延续,属土应脾,主气为湿,“湿气通于脾”。因而,长夏是健脾养脾的重要时期,要养脾防湿。在养生饮食方面,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胃为主。

而脾主中州,五行属“土”,故有“脾主中土”之称。土是生化万物的,脾主运化,把消化吸收的水穀精微输送到其他脏腑器官、四肢百骸为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人体机能和代谢的需要,因而很自然地就把脾和土的生化万物的特性联系在一起,所以说“脾主中州”。文章来源分享更多原创说说语录美文

二是养人体的阳气。夏季气候炎热,阳气外盛,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如果恣食生冷则易损伤脾胃,引起食欲减少、胃痛、腹泻等症状,日久伤脾及肾,导致脾肾阳虚。

夏季养生养心养脾养情操

中医认为:夏季五行为火、五味为苦、五色为赤、五化为长、五气为暑、五方为南,五季为夏、五脏为心、五官为舌、形体为脉、情志为喜。《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处于养生当中一个重要阶段,达州一中医专家介绍,应重视夏季中医养生常识。养“阳明”

专家解释,这种消化和分清别浊程,称之为泌别(意指分别清浊)。若小肠功能失常,则饮食物不能化生为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或气机阻滞,为胀为痛,或水谷杂下为泄泻、尿少等病症。如心有实火,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热、尿赤、尿痛等症;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炎于心,可见心烦、舌赤、甚至口舌生疮等症。

中医专家建议,人们应该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对应,适当晚睡早起,参加户外活动。通过户外活动锻炼提高身体对暑热的耐受性,并使阳气得以宣发。通过运动发汗等方式把体内的郁闷宣泄出去,使身体顺应夏季宣发生长的状态。

中医专家建议,夏天阳亢,心阴易耗,所以要养心阴。心阴虚的特点是阴虚阳亢,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可用麦冬5克,酸枣10枚代茶饮,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银耳莲子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夏天由于火热太盛,极易滋生各种皮肤病,如疮痈,汗癍,痱子,癣疾,脓疱疮等,皆因心属火,宜用清心泄火解毒之品,这类药物大多味苦性寒,苦味入心,苦能泄火,寒能清热。因此,夏天应少吃辛热生火之类的食物,如胡椒、辣椒、酒类、狗肉、羊肉、火锅等。

养“小肠”

夏天养“长”就是利用夏季昼长夜短的优势去促进人体的生长功能。夏天主长,是天地万物生长茂盛时期,应于人体主长生发育。

在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汗出得较多,毛孔开泄。如果贪凉,如汗出后受风或空调过凉都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长夏的湿热也最易伤及脾阳,所以切不可以为夏天只有暑热之邪,而恣食生冷,贪享寒凉。要注意养护阳气,不可贪凉。

上一篇:炎热夏季保健养生法多吃酸苦食品日饮三汤
下一篇:冬季保健养生说说
猜你喜欢